创办时间
并州的晋阳书院和令德堂书院合并为山西大学堂。设中斋、西斋,在上海成立了译书院。
改名为山西大学校。
改为国立山西大学。
改名为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迁往晋南。法学院迁平遥,文学院迁运城,校部及理工两院迁临汾。
晋南各县相继沦陷,山西大学被迫停办。
山西大学在陕西三原复课。
三原复校后,学校因“国立风潮”迁至陕西宜川县秋林镇虎啸沟。
受到虎啸沟内斑疹伤寒的影响,学校迁至克难坡。
重返太原侯家巷校园。
中国大学理学院并入山西大学。设文、理、医、工、法五个学院。法学院法律系并入北京大学。
①文、理两院(含中文、历史、外语、教育、数学、化学、生物7个系及中文、史地、数学、理化、生物、体育5个专修科)合并,改称山西师范学院;
②工学院(含土木工程、采矿工程、冶金工程、化工工程、机械工程、电机工程、纺织工程7个系)中冶金工程系参与组建新成立的北京钢铁工业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纺织工程系和采矿工程系并入西北工学院(今西北工业大学);工学院其余部分(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土木工程、化工工程4个系)独立建校为太原工学院(今太原理工大学);
④法学院改称财经学院(含经济、工商管理、会计3个系),后划归入中国人民大学;
③医学院(含医学系)独立建院(今山西医科大学);
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更名为山西师范学院。
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学院)由太原市侯家巷迁入太原市坞城路。
学校在原7系3科的基础上,恢复教育系,增设地理、体育系以及政史、数理、生化、中文、数学、地理、体育7个一年制专修班;成立了科学研究部,开设并招收了6个专业的研究生班。接办了附属中学、附属小学,整顿了托儿所、幼儿园,形成了从托儿所、幼儿园到大学完整的教学体系。
恢复山西大学建制。
与山西师范学院合并,仍定名为山西大学。
山西体育学院、山西艺术学院并入山西大学。
成为山西省重点大学。
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成立山西大学研究生学院。
成为山西省唯一一所由山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重点建设的省部共建大学,是中国最早一批省部共建大学。
与亚美尼亚“布留索夫”埃里温国立语言大学组建埃里温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
与美国北卡州费佛尔大学联合组建费佛尔大学孔子学院。
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山西大学研究生学院正式更名为“山西大学研究生院”。年底,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成为山西省唯一一所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入选高校,进入“一省一校”国家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新平台。
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山西大学,成为山西大学大东关校区。
学校“极端光学协同创新中心”成立。
山西大学国学研究院与山西洪洞县赵城镇联合创办的“谁园书院”成立。
山西大学大数据学院和山西大学大数据科学与产业研究院成立。
山西大学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共同建设的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孔子学院揭牌。
山西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成立。
学校被认定为山西省首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
在省部共建和“一省一校”建设基础上,学校成为教育部和山西省政府合建的部省合建高校。
山西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成立。
山西大学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学校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山西大学晋剧传承基地入选《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
山西大学、杏花村汾酒集团、汾阳市共建的“山西大学杏花村学院(山西酿造产业研究院)”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