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候补道方燕年主持,于山东大学堂附设师范馆。
师范馆从山东大学堂分出,正式成立山东师范学堂。
山东仿照直隶高等师范学堂举办山东全省师范学堂优级预科(又称公共科),鞠承颖(字思敏)等即继续肄业此科1年,为优级预科生。
山东提学使在济南趵突泉街创办优级师范选科学堂,拟定的优级师范选科简章规定:优级师范选科之设,以养成初级师范及中学堂教员为宗旨,招收师范简易科毕业或中学堂肄业二年之学生,分设预科和本科,预科1年毕业,本科2年毕业。至1910年共毕业518名,均升入本科。后该校裁撤。
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提出了战区教育设施方案,派人赴战区设立临时政治学院,招收战区失学的高中毕业生,训练一年后赴战区服务。
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在安丘贾孟店子村筹建山东省立临时政治学院,同年8月开学。院长徐家驹,教务主任潘清民,训育主任佟秀廷,总务主任王兆楼,教员多半是战前省立第四师范的教师及社会名儒。第一级文科、法科各两班,学生150人。
安丘原校毁于日军炮火,3月迁往昌乐,时有6个班学生,师生员工300余人。
学院随省府迁至安徽阜阳。
山东省立师范专科成立。
日军投降后,学院迁至济南的胜利大街,次年招收新生。
山东临时政治学院改建为山东师范专科学校。
山东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山东省立师范学院。
华东大学教育学院改建为山东师范学院。
创办时间
山东师范学院(部分)并入华东大学和山东省行政干部学校。 4月,山东师范学院撤销。
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华东大学与山东大学合并,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的人员与山东省行政干校调出的部分人员,在济南城南关营盘街前济南蚕桑学校旧址筹建山东师范学院。9月18日,华东大学66名学生转到山东师范学院,10月15日至25日招收新生进行报名,10月27日至29日举行新生考试。学校创办时间定为1950年10月29日。
院系调整进行调整,原齐鲁大学(CheelooUniversity)物理、化学、生物三系同时并入。
开始招收研究生。
山东师范学院体育系参与合并组建山东体育学院。
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与山东艺术学校合并组建山东艺术专科学校。
山东师范学院教育系停止招生。
山东师范学院生物、地理部分学生并入山东财经学院。
山东艺术专科学校降级为山东艺术学校,以山东师范学院名义招生。
济南英语专科学校并入山东师范大学。
学校机关及部分系部迁到聊城办学。
机关及大部分系部迁回济南,同时筹建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即聊城大学的前身); 山东省化学石油工业学校创建。
经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省化学石油工业学校更名为山东化工学校。
山东化工学校并入山东师范大学。
学校成立研究生学院(2012年11月更名为研究生院)。
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重点建设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
学校被确定为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11月,学校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加入山东省高等学校“长青联盟”